人物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淝水之战是谁和谁打的 ?淝水之战苻坚为何会如此惨败?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03 13:16:36    

在我国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无疑是其中比较经典的战役之一。在这场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淮南寿县的战役中,东晋以劣势兵力胜出,果真是东晋8万VS前秦80万吗?东晋的兵这么彪悍?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为东晋。北方各种势力并起,前秦大帝苻坚在丞相王猛的大力辅助下,强势崛起,犹如开挂,灭掉了东边的前燕、西边的前凉,南下拿下梁州(今汉中)、益州(今四川大部),统一了北方,和东晋大致以汉水、淮河为界。兵多将广的苻坚颇有大志,有一统天下的气象。

375年,王猛去世,临终前劝苻坚不要急于进攻东晋,待根基稳固、时机成熟以后再图之。

在淝水之战爆发于公元383年,在此之前前秦虽然和东晋之间也有交战,但都是规模不算太大的局部战斗,如双方争夺襄阳的攻防战。379年,前秦攻下襄阳,至此长江、汉水上游都在苻坚控制之下。

苻坚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君临天下了,因为当时的形势和当年西晋灭东吴前太相似了。而苻坚的谋划正和当年的西晋如出一辙,一路由西面巴蜀水师顺长江东下,一路由汉水而下,另在东路淮河一线开辟战场,多路大军齐出,一举拿下江南。

因此,在拿下襄阳和巴蜀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苻坚攻东晋的计划就已经开始展开了。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正式下达命令,大军齐出攻晋。有多少兵力呢?史料记载,总共兵力为85万左右,这85万大军主要来自于四个地方,关中,巴蜀、凉州、幽冀。这些兵力来自不同的地方,因为距离上的差异,不能同时到达战场。因此,进攻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前锋先行赶赴前线,主力随后跟进。

可以确定的是由苻融、慕容垂等将领率领的前锋部队为25万,其余60万其中包括27万骑兵由苻坚统领。苻坚只是名义上的统帅,由长安出发时,亲自率领的兵力并没有这么多,但是作为主帅,其所帅兵力应不会比前锋少,至少也是25万。25万前锋到达淮南战场,和东晋先行接战。

东晋方面有多少兵力呢?东晋的兵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长江上游的荆州,由桓冲率领的荆州军约10万,主要负责长江上游的西部防线,东部战场主要是谢玄率领的8万北府兵,因此,东晋投入的总兵力约为18万。

在苻融率领的前锋部队(因桓冲攻击襄阳,慕容垂移师3万至襄阳战线)到达东线战场的时候,双方的兵力对比约为25万和8万。秦军先锋梁成等约2万兵力驻扎在洛涧西岸,结果被刘劳之强渡击破,损失一万多人。前秦军退守淝水西岸。因此,淝水之战正式决战前,淝水战场双方兵力约为24万:8万。

随后率兵跟进的苻坚到达项城,而西凉军刚到咸阳,幽冀军到彭城(今徐州),巴蜀之兵没什么动静,反正还没突破桓冲的西部防线。理想主义的苻坚妄图以德服人,派人劝降,希望东晋不战而降,没有等大军到齐,而且留所率大军于项城,只带8000轻骑赶赴寿县。

结果却悲剧了,风声鹤唳、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本来挺好的局面,最终一败涂地,成就了东晋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美名,而且因此战失利,强大的前秦轰然倒塌,北方刚刚统一的局面又再次四分五裂。

前秦的综合国力,战争动员能力远超东晋,是完全可以成功的,结果却以优势兵力落败,这是什么原因呢?

纵观这场决定两国命运的战争,苻坚之所以失败,作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太急

前秦虽然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但是内部的整合并不是那么容易,不是短短七年时间就能完成的。尤其是当时作乱已为常态,各方势力虽然臣服,但心怀鬼胎的大有人在,因此根基并不稳固,以至于淝水之战战败之后,各方隐藏势力立即显现,给前秦再补一刀,使得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因一场攻击战失败而亡国,这显得很诡异,却是前秦内部没有整合好的一个有力的佐证。

另一方面,看苻坚为淝水之战而进行的兵力部署,可以看出来他是打算效仿当年西晋灭东吴的模式,西线水师出巴蜀沿长江东进,中线由襄阳南下,东线江淮之间开辟战场。巴蜀和襄阳已经被前秦拿下,因此这个模式成功的前提,就是荆州这个战略要地必须拿下。

荆襄和两淮是东晋立国之本,比之两淮对东晋的重要性,荆襄更胜一筹,乃东晋的命门所在。巴蜀之军若要东出,荆州是不可逾越的必经之路,而襄阳又是荆州的命脉,可水陆并进下江汉平原。荆襄屏护江汉上游,一旦丢失,则东晋再无险可依。

顾祖禹曾说过“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诸葛孔明也曾对刘备说过“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也”,足可见荆襄之重要。荆襄若丢,武昌不保,东南必将不存。因此,东晋在荆州部署重兵,桓冲率10万大军坐镇荆州,而东线两淮却只有8万,可见东晋对荆州的重视非同一般。

苻坚虽然拿下了襄阳,但是并未夺取荆州。若能先把攻击重点放在荆州,集中兵力由巴蜀、襄阳而出,一举拿下荆州,然后顺流而下包夹东晋两淮之兵,则天下可定。

二、太仁慈

北方各种势力虽然臣服前秦,但是其贵族(如姚苌、慕容垂、慕容冲之流)并未被清除。这一点王猛看得非常清楚,曾一再叮嘱让苻坚除掉他们以绝后患,但由于苻坚的宽厚仁慈,妄图以德服人,结果吃了大亏。

淝水之战前,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兵败被俘降秦,苻坚给了他足够的信任,结果在淝水之战中又反水了。苻坚派他作为招降使者的,他却将秦军虚实告知东晋,在淝水之战开打的时候又阵前倒戈,扰乱军心,成为导致淝水之战苻坚大败的最关键一人。

而姚苌、慕容垂之流则更是包藏祸心,一开始众朝臣都反对苻坚伐晋,而他们却极尽怂恿之能。他们都是后来开创一方霸业的人物,朝臣都能看出利害来,他们绝不可能看不出,唯一的解释就是别有用心。而真正到了开战的时候,他们的表现却又让人起疑,姚苌和慕容垂一个率巴蜀水师沿江而下,一个从襄阳而下,他们的对手是只有10万兵力镇守荆州的桓冲,但是此二人的行动却迟迟不见大的进展,使得苻坚全盘计划落空。

而淝水之战战败之后,此二人立刻就活跃起来了,姚苌建立后秦,并残忍杀死苻坚。慕容垂在战后人马无损,第二年就起兵反秦,建立后燕。

三、太理想主义

苻坚有绝对优势兵力却派朱序去招降,结果反受其害。虽然想减少杀戮和生灵涂炭,不战而曲人之兵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无疑太过于理想化。以为自己百万大军就能把人吓住了,殊不知谈判只能作为战争的后续,只有真刀真枪干过以后的谈判才会有效果。上来就想让人投降,这能吗?

四、战术失败

淝水之战时,秦军本来驻守淝河西岸,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拒河以守,东晋无论如何是很难攻得过来的,等所有大军到齐,晋军只有挨揍的份。本来东晋自己提出决战,是要强渡淝水的,但临阵却要求苻坚大军后撤,空出决战场地。

这种无理的要求,苻坚竟然答应了,其理由是半渡而击,看起来是不错,但是却一步步掉进了晋军所设的陷阱里,让晋军有机可乘。因为晋军根本就没有打算全渡,也没打算光明正大的来对决。兵不厌诈嘛!只有傻子才会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时候,去和你正面对决。为何苻坚这么容易就相信了呢?结果被东晋8000渡河先锋,给冲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纵观整个淝水之战,即使不考虑荆州方面,但就淝水战场而言,拥有优势兵力的苻坚本也是有很大赢面的,正是因为有诸多原因却败得稀里糊涂,东晋也是胜得侥幸。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