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邓楠简介(她是和邓小平最像的女儿,倾尽心力继承事业,完成父亲最后遗愿)

36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02 09:38:18    

2014年8月22日,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在他的老家四川广安,建起了一座纪念馆,邓小平的几个子女也来到现场。

其中一位女士留短发,脸上热情洋溢,为邓小平的塑像揭幕,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啧啧称奇:“真像呐……长得一模一样!”

这就是继承邓小平事业,完成父亲最后遗愿的邓楠。

她是和邓小平最像的女儿,倾尽心力继承事业,完成父亲最后遗愿

一、上学期间,邓楠一直以为:爸爸是官最小的那个……

邓楠生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重庆谈判期间。卓琳抱着邓楠,看着第一眼就说:“像极了父亲,以后是搞事业的料子!”邓小平则笑称她是“带来胜利的娃儿”

但其实邓楠的生活并不顺利。虽然日寇被击败,但国共双方都心知肚明,必有一场胜负较量。

尤其是在国共谈判之后,蒋介石命胡宗南率几十万军队接近陕西,威逼延安,解放军还处在不利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敢用“奇兵”,命“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打开局面,自己在危险中与胡宗南周旋,直到全国战局由守转攻。

而此时,尚在襁褓中的邓楠,就跟着母亲卓琳,由豫西、陕南一带,向大别山挺进。

卓琳当时在司令部秘书处任职,同时还要拉扯邓林、邓朴方和邓楠三个孩子,根本是忙不过来,经常要依靠其他的女战士,和当地的老乡帮忙。

革命者与百姓也亲如一家,一点不见外。年幼的邓楠在革命子弟的哺育下成长,可说是吃百家饭,喝百家奶长大的。

她是和邓小平最像的女儿,倾尽心力继承事业,完成父亲最后遗愿

邓小平和卓琳也非常注意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是邓小平,作为政委常年在战场上、会议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在生活中却沉默,惜字如金。

有时他疲累了,逗着邓楠玩闹,都对着她又抱又笑,始终不大说话,从来不说自己在工作上的事情。

当时邓小平从大西南调回北京任职,好奇的邓楠跟着父亲感到很新鲜,于是问邓小平:“爸爸,原来在四川,人家叫你首长,现在到了北京是什么呀?”

邓小平幽默答道:“脚掌。”邓楠听得咯咯直乐。

后来邓楠被安排在八一小学,班上的同学都是干部子弟,大家时常在一起讨论,你的父亲是什么军衔,他的母亲什么职务,说得热火朝天。

当有人问到邓楠:“你的爸爸是什么衔?”她一下沉默了,因为家人从来没讲过,邓楠也没想去问。

从那以后,邓楠看到那群同学都躲得远远的,她在心里想:“在学校里,爸爸大概是官最小的那个……”

她是和邓小平最像的女儿,倾尽心力继承事业,完成父亲最后遗愿

二、邓楠去做女工,政工干部交待班长:她的事不要问,也不要往外说

卓琳曾经在北大的物理系学习,在工作之余,她经常辅导邓楠的功课,还给女儿聊起一些物理知识:什么是连锁反应,什么是核聚变。这让年幼的邓楠生出了许多兴趣。

在卓琳的帮助下,邓楠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性格又十分踏实肯干。老师们都对这个知识面广,为人低调的小女孩印象很好。

直到毕业,家长们来参加活动,老师和同学们才惊讶地发现,邓楠是邓小平和卓琳的女儿。

1964年,邓楠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物理系,成为继哥哥邓朴方之后,家中第二个考取北大物理系的孩子。

有了之前的学习基础,加上邓朴方的榜样作用,邓楠又很快成为系里的尖子生。只是1969年的一场风波,让邓楠到汉中的一个电机厂插队。

一个早上,政治处的干部带着一位穿着旧军装,留着短发的女工到厂里,对队长说:“今天起,她就分到你们班劳动!”班长总觉得在哪看过这个女孩,一时又想不起来。

女工很是大方,笑着对大家说到:“我叫邓楠,希望能和大家成为好战友,请大家多帮助我”

她是和邓小平最像的女儿,倾尽心力继承事业,完成父亲最后遗愿

班长便带着新来的女工领了职工登记表,女工认真填了起来。当她填到“父亲”那一栏,写下了“邓小平”三个字。

班长看着心里“咯噔”一下,怪不得总感觉眼熟。一旁的政治处干部说到:“邓楠的事不要问,也不要往外说!有什么事,你直接告诉我!”班长重重点了点头。

班长心里知道,虽然外面形势不好,但邓楠毕竟是革命后代,她的家庭为今天的生活流过血流过泪,即使邓楠有“小姐脾气”,他也要好好“带”一下,帮她成长。

让班长没想到的是,邓楠做事十分积极,几乎每天早上都是最早来。在大家上工之前,她把工具房、工具箱收拾地清清楚楚,把地上打扫干净。

其他工人都是吃了早饭才来,邓楠则是拎着二两馒头和一点榨菜,等到休息了,才顺便吃一点,还告诉大家,边吃边干省时间,还管饱。

有一次实验电机,同事忘了拉电闸,邓楠去接电线,结果手一下子被电“粘”住了。

她是和邓小平最像的女儿,倾尽心力继承事业,完成父亲最后遗愿

三、邓小平抓教育科技,邓楠觉得应该“一马当先”

等他们赶紧关掉电闸,邓楠的手被电得直哆嗦,烧破了一块大皮,把班长吓得一身冷汗,邓楠居然只是笑了笑,擦一下又继续做工。

班长这下明白了:邓楠是个“真正”的革命后代,传承了父辈的精神。

后来邓楠回去,班长在欢送会上与说到:“你是不折不扣的革命二代。”邓楠只是摇摇头:“只要愿意认真,每个人都是革命二代!”班长听着湿了眼眶。

邓楠整个插队过程断断续续持续了2年多,始终只有几个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一方面是邓楠以实际行动感染了其他人,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另一方面,是邓楠真正融入集体,与大家成了朝夕相处的伙伴。

大家都觉得,这个做事态度认真,敢于吃苦的姑娘以后一定能做大事。

1970年,邓楠从北大毕业,辗转到了中科院的研究所,正式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此时邓小平也第三次“复出”,在科教战线上发力。

她是和邓小平最像的女儿,倾尽心力继承事业,完成父亲最后遗愿

邓楠陪邓小平、聂卫平一起打桥牌

1977年7月,邓小平专门召开了一系列的座谈会,核心就是抓教育科技工作。

3个月后,中国恢复了高考。来自全国各地,570万考生走进了关闭10余年的考场,许多栋梁之才,都在那一刻脱颖而出,彻底改变命运。

次年3月,邓小平又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他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正式被提升到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战略高度。中国科学迎来了一个春天。

郭沫若听到这个消息激动不已,专门写了一篇《科学的春天》:

春分已经过去,清明将要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是革命的春天,这里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可想而知,邓小平这一系列决策有多么重要。邓楠当时也在科技战线工作了几年,看到父亲的决策,也感到无比激动,这更坚定了她在科技战线深耕的决心。

她深深感觉到:自己前进的脚步不单是自己的,更是邓小平的愿望和期望,一定要做好父亲嘱托的事业。

她是和邓小平最像的女儿,倾尽心力继承事业,完成父亲最后遗愿

四、邓楠终于完成邓小平最后的遗愿

1992年,邓楠和邓榕陪同邓小平南巡。邓楠即主要负责理论、科技这块的工作,她永远忘不了父亲在深圳、珠海的谈话: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没有闯的精神,没有“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淌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这是88岁邓小平发言,却有着38岁、28岁的朝气和锐意,让身为女儿的邓楠大为震撼。没有年轻的思想,没有朝气蓬勃的心,就无法得出这样的重要论断。

当年6月,两名年轻战士来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希望工程送3000元捐款,却没有留下姓名。在工作人员的强烈坚持下,他们署名“一个老共产党员”。

几个月后,两位战士又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再次捐款2000元。

工作人员再次叫住了战士们,让他们一定留下姓名,最后多方查询,“老共产党员”就是邓小平。

他始终希望中国的年轻人都能成为上进的人,创新的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需要不断创新。

她是和邓小平最像的女儿,倾尽心力继承事业,完成父亲最后遗愿

作为女儿的邓楠,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国家科委发光发热,后来在科技部任副部长,不断地推进科技事业的发展。

她最挂念的事,恰恰就是当年邓小平一直推行的“创新型国家”“科教兴国”。为此她起草了许多规划、计划,为的就是将父亲的想法一步步落实。

说起这位诚恳、朴实的干部,许多人都不禁感叹:这是“最像父亲的女儿”。

2004年,在邓楠,卓琳等人的组织下,设立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主要用于奖励在校学生,每年奖励100人左右。

这笔基金的来源,正是邓小平生前的142万元稿费。邓楠行事低调,拒绝了其他采访,却唯独给这笔基金做了解释:“这是父亲的最后一个遗愿。”

邓楠介绍说,邓小平在晚年收到稿费,家人问他:“将来做什么好?”邓小平明确回答:“用在教育、科技上。”

邓楠听到了,也做到了。从邓楠的身上,能看到邓小平的家庭教育理念:低调、谦虚、务实。

就像对自己的孩子,邓小平想让所有中国孩子有学可上,有书可读,都能成长成才。

邓楠继承了父亲的思想,也实现了父亲的事业。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