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合纵连横总称为纵横家,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公孙衍等,秦国有张仪,东方六国有苏秦,苏秦身佩六国相印即六国合纵长,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根据《史记》的记载,苏秦之所以入秦,还得益于楚国相国昭阳的欺辱和苏秦的压迫,张仪的一生就好像被规划好了一般。
张仪本是魏国人,在鬼谷子处完成学业之后便下山来到自己的国家,准备一展身手,然而事与愿违,魏国的人才选举都来源于世家大族,张仪家境贫寒,即使有才魏王也不会用他,出来混都要讲究背景的。
张仪一看没戏,便果断离开了魏国来到楚国,听说楚国的相国昭阳底下有许多门客,而昭阳对这些门客都非常大方,张仪凭着自己是鬼谷子的徒弟轻松的成为了昭阳的门客。
楚国在大败魏国后,楚威王大喜之下将和氏璧赐给了相国昭阳,昭阳在见到如此奇宝后丝毫不吝啬,叫来了所有门客,一一观赏。
大家轮流看完后,第二天和氏璧居然不翼而飞了,这可是楚威王赠送的,昭阳万不可能做出监守自盗的事情来。
一众门客知晓后,也是纷纷一惊,这件事总之要找个替罪羊,谁最没背景谁就是这个替罪羊,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昭阳抓了张仪,好一顿毒打,双腿都被打断了,但张仪就是死不承认,这回可难倒昭阳了,无奈之下便只好放了张仪。
张仪可不打算就这样算了,你说我盗了你的和氏璧,那好我不仅盗你的和氏璧我还盗你的城池,盗你的国家。楚怀王表示自己深有体会。
苏秦在与赵肃侯达成合纵盟约后,生怕秦国出兵攻打各诸侯国以致合纵失败,便打算给自己找个对手,并稳住秦国东出。同为师兄弟的张仪素有大才,便派出门客说张仪来投自己。
张仪一听苏秦已经在赵国有了不低的地位,便兴冲冲的来到赵国拜见苏秦,但结果跟他想的不太一样,一连多日都被拒之门外,终于得以见到苏秦,结果被苏秦狠狠地羞辱了一番。
张仪恼怒,想到恐怕只有秦国才能容得下自己,便只身来到秦国,轻松的见到秦惠文王,以连横破合纵的策略说服了惠文王,惠文王便封张仪为客卿,共同商讨对付六国的合纵。
见到张仪成功成为秦王的客卿后,苏秦知道自己的计谋成了,自此天下陷入了合纵连横的策略当中。
张仪在通过苏秦的门客得知苏秦不见自己是为了逼自己,又得知自己去往秦国的花销、轻松见到秦惠文王都是来自师兄苏秦的帮助后暗叹苏秦的高明,也向门客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图谋攻打赵国。
张仪的出现就是给苏秦做垫脚石,苏秦没有张仪他的合纵大计难以实现,张仪没有苏秦的合纵,秦国根本不需要他来破除六国合纵,可以说苏秦成就了张仪辉煌的一生。
张仪、苏秦二者相辅相成,搅动天下风云,不过我觉得还是苏秦比较厉害一点,就凭他身佩六国相印、凭张仪的辉煌来源于苏秦。
苏秦,仕途坎坷,转走三国不得志,但依旧没有放弃,公元前334年,燕文公二十八年,苏秦来到了燕国。
等了一年多,一般人恐怕早就离去了,但苏秦没有放弃,终于见到了燕文侯,苏秦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一见面,便分析了燕国与赵国联合的好处,又诉说了燕国目前的战略错误,那就是担忧远在天边的秦国却不担忧近在咫尺的赵国。
燕文侯听完后,感觉苏秦说的很有道理,便资助苏秦前往赵国说服赵肃侯达成燕赵合盟,并表示事成之后举国相报。
这是苏秦第二次来到赵国,第一次来时赵肃侯的弟弟奉阳君赵成百般阻挠,恰巧这次来时赵成已经去世了。
苏秦以合纵六国封锁秦国东出的大计很容易的说服了赵侯,赵侯资助苏秦前往各国游说各国联盟以抗秦国。
韩、魏、齐、楚四国都同意加入苏秦的合纵阵营中,与此同时,苏秦迎来了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身佩六国相印,同时为六国合纵的最高长官。
苏秦说服列国都有策略方法,那就是从每个国家的基本利益出发,设身处地的为其谋取最大的利益,且与秦国的利益相冲突,这样一来,除非国君脑子有问题,不然谁还会嫌弃白捡的好处。
照这样来看,合纵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六国暂时绑在了一块,坏处就是这样做只要利益分配不均,内部很容易出现问题,一旦内部有问题,脆弱的同盟很快就会瓦解,为了利益彼此之间甚至会大打出手,颇有一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这渔翁当然指的是秦国。
六国合纵后,确实遏制了秦国东出扩张的势头,六国当中有的国家虽然三心二意但这并不影响合纵的大势。
苏秦的眼光放在在当时来看是非常厉害的,犹如开了上帝视角一般,他深知秦国自商鞅变法后的逐步强大,肯定不会偏安一偶,而是东出蚕食六国。
六国要想不被其一一消灭,只能报团取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样一来才能遏制住秦国扩张的速度。
虽然最后列国依旧没有逃避被秦国一一消灭的结果,但这并不能归咎于合纵策略的不行,相反到了战国末期,列国依旧贯彻实行苏秦的合纵策略,只是六国统治阶级眼光狭隘,往往都是为了一己之私。
在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纷中,灭亡六国的并非只有秦国,六国本身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战国四大名将秦占其二赵也占其二,但赵国的两个都被赵国的奸臣郭开给弄死了,让人唏嘘。
张仪的出现只是为了成为苏秦的对手,没有苏秦的合纵就没有张仪的连横,苏秦的合纵大门一开,一直贯彻到了秦灭六国,由此可见苏秦对山东六国的影响之深。
合纵并不弱,弱的只是后期山东六国的统治阶级,他们眼光狭隘,只会被眼前的一点利益所蒙蔽。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