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真是糊涂蛋一枚,自己无德行,也没本事,单凭关系上位博得“平原君”之荣号,还大摇大摆地显耀楚国,真是不知羞!
司马迁评价他“利令智昏”,一点不假。就是为了贪图上党那点蝇头小利,竟信了冯亭的邪说,给赵国带来几近灭国祸患,这是罪,而因为他是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不但没获罪,还把锅甩给了赵括,自己反因受大功。
国人不解,很是气愤。当虞卿想因为他小舅子信陵君保卫下邯郸而为他请封平原君时,公孙龙连夜跑高速去见了平原君,极力劝说他别听虞卿的请封。
这段话说的也是扎心,好像就在骂赵胜,你要点脸吧,还好意思称平原君呢,你看你把赵国霍霍成什么样了。
“你当赵国相国,不是因为你的智力能力超群而是因为你是惠文王弟弟;割东武城获得封赏,不是因为你有功劳而是因为你是惠文王弟弟,现在信陵君保卫了赵国,你又要请封“平原君”,还是因为你是惠文王弟弟,国人可是震怒了!这事千万别干!”
平原君这次还真听进去了,估计他自己心里也知道自己是什么人。
对外吹嘘自己养士三千,可能更多,因为有吃“空饷”的,好多占着位置不干事的。单凭平原君要救邯郸带人去楚国缔结“合纵”,挑来挑去只挑出十九个人,第二十个人因为平时和那些人不对付才不得已“毛遂自荐”的,最后的盟约还就是凭借毛遂这一人才定下来的。
怪不得毛遂让那十九个上台歃血时,补了一句“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不知人,不会用人,要不是出现了大的变乱,估计毛遂这样的人才就永远被埋没了。
他小舅子信陵君也看出来,姐夫不是真心对待人才的,他只是徒号虚名。
信陵君救赵后,魏王不让他回国,他就在赵国住下来了,听说山间草泽中藏有两位大能人贤士:赌徒之中的毛公和卖浆家的薛公。就亲自和他们交往,交谈甚欢。平原君听了就不乐意了,小舅子怎么还和这种底层人交往呢,有辱身份!
信陵君说我在国外都听说这俩人是大贤人,来到赵国就怕见不到他们,赵胜还觉得羞耻,不应该和他们交往,他是真心对人才吗?说大话呢吧?我不跟他玩了。
后来,信陵君回国的时候,平原君门客大部分都跟着走了。
要说平原君识人用人真心待人才,谁信呢!
平原君对名利的追捧是随时随地,不遗余力。跑到国外还讲排场要虚名,同时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看不过去了,我安排你的使者你还这样羞辱我,我就给你点颜色看看。你的一个使者不是“刀剑室以珠玉饰之”嘛,我三千门客都“蹑珠履”见你,比死你!
与其说平原君的使者代表的是赵国不如说是平原君,一举一动肯定和平原君的做派是相和的,赵使“大惭”,就是在说平原君也知道几斤几两了。
你说,就这样一个凭国君关系上位,无知无能不爱人才,爱慕虚荣讲排场,还位高权重自傲于国内国外,他配吗?司马迁批评他“利令智昏”,一点不假,怪不得把他和虞卿合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