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张信哲个人资料:唱遍情歌的王子,为何53岁仍未婚?

70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5-16 09:16:16    

2016年12月30日晚上,何炅在微博上发了一组吴昕泪流满面的照片,并在配文中写道:“她见到了年少时的偶像,合影回来一直哭个不停。”

这个让吴昕痛哭的偶像就是张信哲。

提起张信哲,或许现在的年轻人觉得陌生。

但在70、80后的青春记忆里,年逾50的张信哲当年可是超级顶流,韩寒曾在书里写道:哪里有女生尖叫,哪里就有张信哲。

不仅女生迷,男生也喜欢他。

KTV里失意的男人声嘶力竭地吼着“是我给你自由过了火”,男生宿舍里循环播放频率最高的也是他的歌。

用火星电台乐队吉他手曾宇的话来说,“那个时候谁不听他啊?”

20年前,“情歌王子”张信哲,是“周杰伦式青春”的上一个青春。

张信哲与音乐结缘,源于 1987年的一场歌咏比赛。

那一年,他是台北基督书院一名大二学生。

比赛时,他唱了一首《Understanding Heart》,极具辨识度的清亮嗓音,顿时惊艳了坐在评委席上的词曲创作人丁晓雯和郑华娟。

比赛结束后,丁晓雯立刻把他推荐给了滚石音乐。

当时的滚石正处于鼎盛时期,聚集着一帮顶级音乐人,大家耳熟能详的李宗盛、小虫、周华健等,都在滚石麾下。

“接到滚石的电话,我以为是骗子。”

毫无准备的张信哲在滚石办公楼门口,发现从他身边走过的是知名歌手陈淑桦,他一下就紧张起来。

更让他意外的是,面试官竟然是李宗盛。

身为滚石音乐总监的李宗盛可是“大哥”级人物,一手捧红了张艾嘉、陈淑桦、周华健等歌手。

面试时,李宗盛问他:“我想跟你聊聊,你为什么要来唱歌?”

20岁的张信哲对演艺事业还没有太多理解,他胡乱答道:“因为我喜欢音乐啊!”

问了几个问题后,李宗盛又让他清唱了几句。

面试完后,李宗盛感觉不是很理想。

一是,这孩子呆头呆脑的,不太会讲话;二是,张信哲的声音偏阴柔,与当时滚石主推的男人味十足的粗犷路线差异太大。

但李宗盛又觉得这个嗓音很有特色,考虑后还是签下了他。

可签下是签下了,谁来为他制作歌曲呢?

很长一段时间,张信哲的资料在公司内部制作人手上转来转去,就是没人愿意接。

那会儿滚石签约了很多人,张信哲也不着急,反而动起歪脑筋,“既然签了我,那不如就给我一个打工的机会好了”。

他找到滚石下面的子公司,巨石公司的老板,问他:“我是学音乐的,能不能做制作助理?”

这一问还真问对人了,巨石老板是学古典音乐出身的跨界音乐人,挺欣赏他的声音,很爽快的签下了他。

一开始,张信哲没整明白制作助理是干嘛的,入职后才知道,原来就是个打杂跑腿的,帮同事买饭、买饮料等,都属于他的“业务范围”。

熟悉了工作内容后,他不但没沮丧,反而干得很开心,因为“每天都在做与音乐相关的事情”。

这期间,他学到了不少专业东西,对唱片的整个制作流程和录音都有深入的了解,无形中,为以后的发片积累了很多经验。

心怀梦想的人总能等来机会。

一年后,滚石的当红女歌手潘越云要出一张新专辑,需要10个男歌手与她对唱情歌。

公司把所有男歌手,包括周华健、赵传等人都算上,都没凑够。这时,有人想起了跑腿的张信哲,“那小子声音还不错,让他来试试吧。”

于是,张信哲走进录音棚,录制了人生中第一首歌《你是唯一》。

唱完后,他并没有抱多大期望,毕竟歌词都没几句。可没想到,效果还挺不错,公司发现这小伙子还是很有潜力的。

一旦得到公司的认可,也就意味着拥有了优质的制作资源和出歌机会。很快,他便发行了首张专辑《说谎》。

直到此时,张信哲还是觉得自己离红很遥远,他甚至跟爸爸说:“他们没把握,应该不会红,这张发完就算了。”

因为没有期望,也就没放在心上。

拍专辑封面时,在公司楼下服装店买了件黄衬衫就算搞定了服装,拍照时,他连POSE都不会摆,摄影师只好在他发呆时抓拍了一张,凑合着用。

公司的计划是把他包装一下,推荐到电视节目中唱几首歌,亮个相。可电视台在见到他本人后,觉得这人又土又呆,坐半天也不说话,不适合上电视。

怎么办呢?宣传还是要做的呀。

这时,李宗盛想了个主意,说:“咱们这样,录好唱片后送到电台去播”。

没想到的是,在电台播出一两个月后,歌曲竟然意外火了。当大街小巷都在传唱时,人们开始好奇唱歌的人长什么样子。

此时,电视台也转变了之前的态度,主动邀请张信哲来做节目。

从幕后走到台前,靠着扎实的唱功,形象并不出众的张信哲逐渐被人们接受了。

《说谎》的成功,给张信哲打开了一扇窗,也让滚石看到了另一种不同类型男歌手的潜质。

于是,滚石开始采用顶级音乐制作班底,包括李宗盛、小虫、马兆骏、齐秦,以及巨石的老板,全力为张信哲打造音乐。

在如此强大的团队的加持下,他一年内连续推出三张唱片,知名度随着市场迅速被打开。

此时,他还只不过是一名大三学生。

保守的教会学校无法接受学生在校期间出道,张信哲不得不在“自己休学或者被退学”中,选择休学。

休学后接着就是服兵役,这一去就是两年。

等他回来时,乐坛已经不是曾经的乐坛,此时“四大天王”横扫亚洲,再加上新人的不断涌现,如何重新在乐坛杀出一条路,成为摆在张信哲和公司面前的难题。

在公司的安排下,张信哲暂停一年,停掉所有商演,用来寻找新方向

那一年有多苦不知道,只是再出现的张信哲摘掉戴了眼镜,而他带来的《爱如潮水》,惊艳了所有人。

这是李宗盛压箱底的一首歌,他原本希望由一个饱尽沧桑的声音去演绎,但一直找不到合适人选。

思虑再三,李宗盛决定冒险一回,他想试试看,由一个单纯的、声音很干净的小男生来唱这样的歌,会不会有一种听觉反差效果。

连着一周,张信哲每天晚上七点进录音室,隔天早上九十点钟才出来,即便是一个过渡音,李宗盛也要求他找到最好的表达方式。

“是感叹,还是无奈的叹息?情感的把握和表达是要细细推敲的。”

得天独厚的嗓音,遇上极其认真专业的制作人,一首经典歌曲横空出世。

1993年,《爱如潮水》作为专辑《心事》中的主打歌推出后,火遍两岸三地。

我再也不愿见你在深夜里买醉

不愿别的男人见识你的妩媚

你该知道这样会让我心碎

张信哲用清澈和高亢的嗓音,将一个失意男人的柔软痴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强烈的感染力,让很多人都能在歌曲中找到共鸣。

张信哲的知名度彻底爆发,“情歌王子”,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他去新加坡开了第一场演唱会,同样非常成功。

尝到甜头后,公司乘胜追击,连着推出了好几张专辑,开了几十场演唱会。

在那个CD还没出现的年代,一张正版磁带的价格大概在9块多,并不便宜,但张信哲的磁带却能占据整整一个货架的6排,而当时普通歌手一般只有一排左右,大部分港台歌手只有半排。

专辑销量不断打破记录,演唱会场场爆满。

那是一个属于张信哲的时代,翻开《当代歌坛》杂志,几乎每期都能看到他的照片,不是封面就是内页。

爆红之后便是繁忙的商演,张信哲不愿被 “奴役”。1995年,渴望独立的他离开滚石,签约EMI,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潮水音乐。

无疑,他很幸运地赶上了流行音乐最好的时代,转型之路走得特别顺。

首张专辑《宽容》面世仅一个月,销量就超过了35万张,直到今天,专辑中的单曲依然在KTV里拥有极高的点播量。

他也凭借这些经典情歌拿到了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等奖项。

2004年,一首《白月光》,再次让他的音乐事业达到新的巅峰。

但此后,他却逐渐淡出了公众视线。

很多人好奇,张信哲干嘛去了?

其实,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冲击了唱片公司,在经历起起伏伏之后,张信哲决定离开唱片公司,彻底转向独立制作。

获得完全的自由后,他开始尝试去发掘更多的世界。

玩古董,举办个人藏品拍卖会。

给动画片《宝莲灯》唱主题曲。

出演电影《烟雨红颜》中的男主角。

出演话剧《陪我看电视》

致力于音乐公益教育。

探索未来想做的音乐方向。

“除了音乐这件事情是不平凡的之外,我在其他方面还是很普通的人,跟其他人没什么不一样。我一直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被这些成功或者是名利冲昏了头。”

他享受着一名普通人的自由,但同时严格控制着自己的公众形象和曝光度,如果不发专辑、不开演唱会,几乎没有他的新闻。

不知不觉中,他逐渐被市场“淡忘”。

有一次,他受邀在《开讲啦》中担任演讲嘉宾,现场有个年轻人问他对于“张信哲”是“过气歌手”怎么看?

面对这个犀利的问题,张信哲略显尴尬和无奈。

这时,撒贝宁是这样说的:“过气只是个时间概念,这就好比你不可能让乔丹和年轻力壮的新球员相比,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NBA的神。”

这段话是解围也好,发自内心也罢,但真是无比合适。

屈指算来,张信哲已足足唱了30多年。

当年听着《爱如潮水》、《过火》、《信仰》的年轻人也已捧上了保温杯,那个属于我们的青春时代早已远去。

但不知为何,那细腻独特的声线,深情款款的歌声,依然可以轻而易举地拨动心弦,唤醒心中那些或温暖或悲伤的片段。

青春从记忆中漂来,方知人生的百味杂陈。

或许,这就是“哲式情歌”的魅力。

如今,他依然在唱,前不久还发行了单曲《无别》。

只是,现在的阿哲不再唱痴情和伤痛,而是像年纪渐长的兄长一般,温暖地娓娓道来。

“他不会再变年轻了,可是他也没变老头啊。”

. END .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