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信陵君窃符救赵,擅杀大将晋鄙,幕后操纵者竟是个看城门的老头?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00:22:43    

公元前257年的一天深夜,魏王的寝殿内,宠妾如姬正在急切地寻找虎符,而魏王已经醉倒在了床榻上。如姬冒如此大险,只因受信陵君所托,盗取虎符,带军解赵国邯郸之围。

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是当时魏国国君魏安釐王的弟弟,因封地是信陵,所以世人称其为信陵君。他与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信陵君魏无忌礼贤下士,大义凛然,天下之士无不敬仰,纷纷投入其门下,致使门下食客三千,达到了战国时期门客制度的鼎盛。

而魏无忌一生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窃符救赵一事。

公元前260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都城邯郸,企图攻灭赵国。赵国向魏国求助,魏王不允。无奈之下,信陵君使计从魏王手中盗取了虎符,带着十万将士直奔邯郸,击退秦军。

信陵君的大义让世人为之赞叹。太史公司马迁称他为胸中得意人,汉高祖刘邦将他视为知己,连李白都对他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那么,信陵君魏无忌在窃符救赵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窃符救赵之后他的下场又是如何呢?他为何一定要救赵国呢?

这一切还要从信陵君的门客侯赢说起。

01

门客三千

公元前277年,魏昭王逝世,其子魏圉继位,史称魏安釐王。此时的魏国早已没了中原霸主的姿态,反而是西陲的秦国国力渐盛,俨然有吞并六国之势。

魏安釐王的弟弟信陵君魏无忌眼见魏国不断衰落,日夜忧心。为此,他广开门路,广纳贤良,希望能以此帮助魏国再图霸业。

很快,信陵君礼贤下士的美名传播开来,天下之士纷纷来投。一次他听说,魏国东门的守门人侯赢是一位隐士,虽年逾古稀,但学识过人,颇具谋略,信陵君十分好奇,想要一见。

这一日,他带着厚礼前去拜访侯赢,想要请他入府。但是侯赢态度坚决,不愿因位卑家贫而接受厚礼,也不愿追求功名利禄,更是直接将子信陵君赶了出去。

被扫地出门的信陵君只能悻悻而归,但是他没有半分恼怒,反而对侯赢更加敬重没过多久,信陵君在家大摆宴席,亲自前去请侯赢。

这一次,侯赢坐着他的马车招摇过市,很是威风。当二人来到宴客的厅堂时,宾客们都交头接耳地议论着侯赢,说他目中无人,对信陵君不敬。

可是,侯赢根本不理会这些闲言碎语,泰然自若地坐下,目不斜视,平静自然。酒过三巡后,信陵君起身向侯赢敬酒,侯赢站起身来,对着魏无忌恭敬地鞠了一躬。

魏无忌见侯赢态度大变,十分惊讶,侯赢笑了笑解释道:“老夫谢过公子,老夫不过是个守门人,本不配公子亲自驾车来接。老夫故意招摇过市,是想让众人都知道您是位礼贤下士的贤者,公子对老夫礼遇有加,老夫愿入公子门下,尽心竭力,辅佐公子。”

侯勇的投诚让魏无忌兴奋不已,当即将侯赢奉为上宾。

公元前257年,长平之战后,秦国为攻灭赵国,命五大夫王陵为将,率二十万大军围困邯郸。平原君赵胜忧心如焚,向内弟信陵君魏无忌去信,希望他能请求魏王出兵救赵。

魏安釐王得到消息后,便命晋鄙为将,率领十万大军赶往邯郸支援。秦昭襄王得知后,威胁魏王,扬言魏国若是相助赵国,灭赵后便是魏国。

魏王惧怕如虎狼般的秦国,于是命晋鄙将大军驻扎在赵、魏两国的边境,静观其变。信陵君见魏王反悔,数次进宫劝说魏王。

信陵君认为,魏国与赵国毗邻而居,秦国围困邯郸,攻灭赵国,唇亡齿寒,魏国也会大祸临头,更何况,不救赵国便是失信于天下

可是魏安釐王生性懦弱,他惧怕秦王的威胁,更何况,自古以来,强者胜,智者安,秦国虎狼之师,防之唯恐不及,怎还引狼入室,因此拒绝了信陵君的请求。

信陵君见魏安釐王态度坚决,也别无他法。而另一边,平原君见魏国迟迟不来救援,于是不断派遣使者前往魏国游说,平原君则写信给魏无忌,对其冷嘲热讽。

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有人说,平原君的这封信开启了道德绑架的先河。平原君在信中说,我赵胜之所以愿意与信陵君结为姻亲,是看重公子高义,能救人于危难。

可如今邯郸危在旦夕,魏国援兵迟迟不来,公子的高义在哪里?公子若是不将我赵胜放在眼里,让我弃城投降,难道你也不可怜可怜你的姐姐吗?

平原君赵胜深知魏无忌仁义,便打起了感情牌,将自己的夫人,信陵君的姐姐拿出来说事。信陵君看完这封信后,羞愧不已,随后又多次劝说魏王救赵,可魏王依然态度坚决。

万般无奈下,魏无忌决定自己带着门客前往邯郸支援。在路过侯赢屋舍的时候,他来找侯赢道别,不成想侯赢态度冷淡,只让信陵君多多保重,信陵君只得黯然离开。

在赶往邯郸的路上,信陵君怎么也想不通,他对侯赢礼遇有加,可侯赢为何如此冷漠,他越想越气愤,于是跳转马头,再次找到侯赢。

侯赢见信陵君回来,笑着说道:“老夫知道公子一定会回来找我的。”

信陵君闻言,十分奇怪,侯赢便解释道:“公子只身前往与秦军交战,无异于将肉扔给饥饿的老虎,这有何用呢?如果这样的话,公子要我们这些门客做什么?我知公子待我礼遇有加,公子前往我不送行,公子定会感到遗憾而回来找我。”

信陵君听完侯赢的一番话,向侯赢拜了拜,说道:“请先生教我!”

侯赢将旁人支开后说道:“老夫有两策可供公子选择。其一、杀魏王夺王位收兵权,如此便可支援赵国。其二、带着晋鄙的二十万大军与秦军决一雌雄。”

魏无忌听罢,直言道:“弑君夺位,如此无情无义之举,我不屑为之。可若选其二策,我没有兵权,如何能调动晋鄙的二十万大军。”

侯赢高深莫测地说道:“若是公子能取得虎符呢?”

侯赢见信陵君不解,于是解释道:“我听说公子曾有恩于魏王的宠妾如姬,公子若想取得虎符,非如姬莫属。”

如姬是魏安釐王的宠妾,她的父亲被仇家杀害,她向魏王求助,希望他能将罪犯绳之以法。可是,如姬等了许久,也没等到魏王将她的杀父仇人找出来,于是她整日以泪洗面。

魏无忌听说此事后,派出手下门客为寻找凶手的下落。一次偶然的机会,信陵君得知了如姬仇人的下落,于是派人将他杀死,并将仇人的首级交给了如姬。

如姬见信陵君为自己报仇雪恨,感念其仁义,直言日后若是信陵君有难,必定以死相报。其实,信陵君为如姬报仇,没有想过要回报,这在他看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然而,细细想来,信陵君能力非凡,魏安釐王找不到的人,他却能轻松找到,可见,信陵君手中握有一个强大的情报网,而这也是魏安釐王忌惮他的地方。


一日,魏安釐王与信陵君在殿内下棋,突然有人来报,说赵国发兵进犯,已经入了边境。魏王立刻放下棋子,想要召集大臣商量对策。

可信陵君却很镇定,他劝阻魏王说,这是赵王在打猎,不必惊慌,魏王将信将疑,问魏无忌如何得知,魏无忌便将自己有门客藏在赵王身边的事情说了出来。

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因此,魏安釐王对信陵君有所顾忌,从不让他参加国政,也从不将兵权交到他手里没有兵权,信陵君盘算了一番,便只能求如姬为她盗取兵符。


02

窃符救赵

这日,信陵君来到如姬的寝宫,将自己打算盗取虎符的计划全盘托出。如姬听闻信陵君的来意,本是不愿的,她作为魏王的宠姬,深知盗取虎符的后果。

信陵君无法,只得耐心劝说道:“夫人可知献公借虞国之路,攻伐虢国一事,虢国亡后,虞国紧跟着被灭了。如今赵国和魏国也是一样,若赵国忙了,其后就是魏国,若魏国亡了,可还有王兄和夫人?”

信陵君的一番话说得如姬心中大动,她也知道晋献公伐虢国的旧事,更是清楚赵国与魏国唇齿相依的关系,沉思片刻后,他答应了信陵君的请求。

入夜之后,魏王宫灯火通明,魏安釐王召来歌舞乐姬,准备好好放松一下。如姬随侍在旁,给魏王倒了一杯又一杯的酒。

直到深夜,魏王醉死过去,如姬便将他扶回了寝宫,安顿好魏王后,如姬便在寝宫中四处翻找,屋内所有的物品都被她细细地翻找了一遍,可是仍然没有虎符的踪影。

看着眼前已经沉沉睡去的魏王,如姬灵光一现。她慢慢靠近魏王,在他身上开始翻找起来,最终在他衣袖的口袋中找到了虎符,随即命人将虎符送给了信陵君。


信陵君拿到虎符后,召侯赢前来商议对策。他本打算带着虎符直奔魏赵边境,夺取军权。可侯赢认为,自古临阵换将都需要接替文书,仅靠一半虎符,晋鄙未必会相信。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侯赢向信陵君举荐了一人。此人名叫朱亥,曾经是一位屠夫,力大无比。侯赢要信陵君带上此人,若是晋鄙不从,便让朱亥杀了他夺取军权。

可是,信陵君顾念晋鄙年迈,且功勋卓著,不忍痛下杀手。侯赢见信陵君犹豫,便劝说道:“一人死而数百万人活,晋鄙将军死得其所,公子切莫妇人之仁。”

信陵君听罢,只得答应侯赢,到时候见机行事。待一切装备妥当后,信陵君带着朱亥连夜出了城门,快马加鞭赶往赵魏边境,当信陵君达到军营后,侯赢便向北面自裁以谢罪。

关于侯赢自刎的原因,世人有很多猜测。有人说,他是怕魏安釐王秋后算账,不如自行了断;也有人说侯赢注重气节,杀身成仁,是为了报信陵君的知遇之恩。

信陵君日夜兼程赶到军营后,便向大将晋鄙亮出了虎符,让晋鄙即刻交出兵权。可是晋鄙却不为所动,让信陵君拿出交接的文书或者是魏王的密令。


信陵君见晋鄙态度强硬,不免有些恼怒,厉声道:“晋鄙,你是不相信本公子的虎符吗?”

晋鄙也不甘示弱,盯着信陵君说道:“公子,如今我有十万铁甲吞并于此,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任,如今你单骑前来,想要兵权,是何道理?”

信陵君被晋鄙说得哑口无言,他知道,此时不得不动手了。他朝着朱亥示意,只见朱亥一个箭步冲向箭步,手中挥舞着四十斤鉄椎,一击之下,椎杀晋鄙。

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信陵君对晋鄙是十分敬重的,晋鄙久经沙场,为魏国立下过汗马功劳。可是,事与愿违,在晋鄙的步步紧逼之下,信陵君为情势所迫,只得命令朱亥痛下杀手。

晋鄙之死成了信陵君一生都无法逃开的指摘。有人说,晋鄙征战沙场一辈子,忠心耿耿,不应该落此下场;也有人说,信陵君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救魏赵两百万百姓。


但是,当时的信陵君没有时间想这么多,晋鄙死后,他立刻接管了兵权,随后开始点兵。他深知,此去救赵凶多吉少,于是下令。

命父子同在军营者,父归;兄弟同在军营者,兄归;有伤残者不留;独子无兄弟者不留;其余精兵勇将肃装整备,奔赴邯郸。

据《史记》记载:

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灭国之祸就此化解,可是信陵君窃取虎符的行为让魏安釐王雷霆震怒,为此,信陵君只得留在赵国,而这一待就是整整十年。

公元前247年,秦国将军蒙骜率军攻打魏国,魏安釐王终日惶惶不安,于是派遣使者将信陵君请回魏国,并将他任命为上将军,带兵迎战秦军。

据《资治通鉴》记载: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之后,信陵君派遣使者出使各诸侯国,结成抗秦联盟。随后,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南地区迎战秦军,秦军溃败,秦将蒙骜败走。

信陵君又乘胜出击,追击秦军直到函谷关,将秦军压在函谷关内,不敢再出。一时间,信陵君的威名震动天下。

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秦国大败后心有不甘,于是反间计收买了晋鄙的门客,让他在魏安釐王面前诬陷信陵君想要夺权。利令智昏的魏安釐王居然相信了,立刻剥夺了信陵君的兵权。

信陵君见魏安釐王不再信任自己,再也无图强魏国之心,从此声色犬马,不问世事,于公元前243年,在大梁郁郁而终。

03

最后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对信陵君浓墨重彩,大加赞赏,评价其:

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

信陵君舍身忘死,为图强魏国尽心竭力;他礼贤下士,谦逊待人,对自己的门客都礼遇有加;他大义凛然,重信守诺,为救赵国窃取虎符。

窃符救赵的成功虽然不完全取决于信陵君,但是他有宏博的大局观和令人折服的大义,他是一个坦荡荡的君子,确实担得起战国四公子之首。

信陵君门下食客三千,侯赢是守门人,朱亥是个屠夫,毛公是赌徒,薛公是酒鬼。曾经平原君赵胜说他交往之人皆是三教九流,无知妄为。

可信陵君却说,与人交往难道不应该看他的学识和贤德吗?赵公子原来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这样的人不值得交往。

信陵君从不在乎名利,他在乎的是国家,是百姓,是大义,所以,他可以无所顾忌地盗取虎符,所以他能率千军万马抗击秦军。

信陵君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为国为民,无所忌也!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