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对大秦朝有功商鞅是怎么把自己玩死的?死了之后百姓却不怜悯呢?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9 00:39:38    

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辅佐秦孝公变法,使秦国日渐强大。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根据商鞅制定的法制,赐商鞅尸身车裂,全家被杀。


商鞅


商鞅变法

变法序幕《垦草令》

秦孝公即位后,为了复兴秦穆公时秦国强大的国力,广发求贤令,商鞅因秦国宠臣景监的引见得以面见秦孝公。


秦孝公


第一次商鞅用帝道向孝公阐述自己的观点,孝公不感兴趣,还说商鞅是个狂妄的人。第二次商鞅用王道向孝公表达自己的看法,孝公依然不接受。第三次商鞅用霸道向孝公介绍自己的想法,孝公没有拒绝但也没有接受,此时商鞅已经知道孝公心中所想。第四次商鞅与孝公谈论富国强兵之策,孝公非常欣赏,一连谈论了多天。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史记·商君列传》节选

孝公对商鞅的变法存在顾虑,也遭到了秦国上大夫甘龙等人的反对,不过在商鞅一番游说之下,秦孝公决定颁布《垦草令》试行变法。《垦草令》的措施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以及其他措施。

第一次商鞅变法,商鞅采用立木为信的方式,赢得了百姓们对即将要实施的新法令的重视和信任。提出的法治思想让秦国拥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他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军队实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秦国很快就追上当时的其他大国,成为实力不容小觑的一大存在。

第二次商鞅变法,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引入了郡县制。在商鞅变法之前,中国的行政管理主要依靠封建的诸侯制度,地方政权分散,各地诸侯割据,造成了国家统一和治理的困难。商鞅通过推行郡县制,使得行政管理体系更加集中和规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商鞅变法对贵族世家造成了冲击,削弱了其权力,引发了他们的不满与抵制。这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动荡与反抗,给秦国的稳定和统一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商鞅做的改革贵族的利益受损了,也没有保证穷人直接受到利益,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富国强兵。富国和富民不同,国家代表的是大王的利益,当时除了王之外,所有人都不会喜欢这场改革。

法律太严苛了,日子过得也肯辛苦,可怕的是,辛苦的日子是故意制造的。

《商君书·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为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他主张卑民,弱民,贫民,这样百姓才会重视富贵,用刑法来治理百姓是百姓希望的,用重赏来激励百姓打仗,士兵就会不怕死。这就是驾驭百姓的方式。这就是商鞅变法管理人民的主要思想。所以就算商鞅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但是对于百姓来说仍然是民弱民贫。而且这个民弱民贫不是变法带来的副作用,而是首先必须达到的条件。如果做不到民弱民贫,那么变法根本就进行不下去。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呢,商鞅希望快速扭转国家现状。在那时国家想要崛起,只能打仗,打仗就要大力发展农业。所以这种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未来两千年的封建思想,重农抑商。

商鞅变法归结起来就是种地,打仗。只有种地,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才能支撑庞大的军队。所以秦国不需要闲人,所有地位低下的人全部是农民,然后从里面挑选最能打仗的,全部派到战场上去。其他的搞文学的,手工业的,商业的,通通不要,在秦国这样的人很难生存。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一开始你痛恨它,慢慢的习惯并且接受它,到最后你离不开它”。这是一个关于制度的见解。在这里商鞅变法也是一种制度化的管理,百姓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就是种地打仗,这是一种军管制度。

所以商鞅变法执行后,国内怨声载道。贵族、民间都对商鞅痛恨无比,但碍于秦孝公的鼎力支持,商鞅权势滔天,都只能忍气吞声。

等新法执行多年之后,百姓按照新法小心翼翼的活着,矜矜业业的干活,国力果然变得很强盛,而商鞅也达到了权势的顶点。

这时,秦孝公去世了。秦孝公去世后,太子继位,他当年就深恨商鞅,而他的两位老师更是如此。


秦惠王嬴驷

秦惠王剧照

于是,公子虔诬陷说商鞅谋反,发兵追捕,商鞅无处可逃,发动了自己封邑的兵力对抗,被诛杀。他死后,秦惠王将他五马分尸,以告慰国民。

而商鞅之所以被杀,有三个方面原因:

1)商鞅在执行变法时,得罪了太子还有大量的权贵,他们想要杀他。

2)商鞅的变法太过残酷,不光太子等人,国内其他贵族、百姓也对他恨之入骨,这种滔天的恨意,需要有一个宣泄口,杀掉商鞅就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商鞅不但被杀,死了之后还被五马分尸泄愤。

3)商鞅本身权势太大,影响秦惠王的位置,所以秦惠王需要杀他。


商鞅剧照

而商鞅死后,他的变法并未被废除,则是因为这个法律确实能极大的提升国家国力,提高国家战争潜力,有利于他们发展。

3、百姓为何不怜悯他

至于《战国策》中记载的,商鞅死后,“秦人不怜”,那就很正常了。无端端的被他带入一个极其恐怖的时代,百姓估计恨不得将他扒皮、拆骨、吃肉,不放两挂鞭炮庆祝就已经很好了(当时也没有鞭炮),哪里还会怜悯他。

相关文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