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0年,王勃出生于绛州龙门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爷爷是隋朝的大儒,我们熟知的魏征、房玄龄,全部都是他爷爷王通的学生。而他爷爷王通在几百年之后遇到了一个真爱粉,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王勃爷爷的字,王通字仲淹。王勃的爸爸王福畤也是德才兼备,当过太常博士。
王勃从小继承了他们家的优秀基因。《新唐书》里面记载王勃六岁的时候就可以流畅的写文章了,九岁的时候他读当时儒学泰斗颜师古的《汉书》, 然后专门写了一篇《指瑕》来指出颜师古的注释当中的一堆疏漏,一战成名。
王勃的逆天才气远不止于此,我们说杜甫、李白、王维均是从小聪慧,诗文、书画样样精通,王勃跟他们不在一个量级。十岁的时候王勃就通读“六经”,十二岁的时候因为他爸爸一句“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 他就真的跑去跟当时的名医曹园学医去了。
王勃只花了十五个月的时间通读《周易章句》和《黄帝内经》。 后来他自己写了一本,这一本书也是开了医话之先河。十四岁的时候,王勃毛遂自荐给当时的宰相刘祥道写了一封《上刘右相书》, 刘祥道看完之后激动的跑到唐高宗那边去,大夸王勃是神童。十五岁的时候,王勃一篇《乾元殿颂》把唐高宗夸的脸都笑麻了,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唐高宗说 :“我大唐得此其才,何幸之有也!”
十六岁的时候,王勃就因为有了宰相的推荐信,参加朝廷的幽素科考试,一举高中,成为大唐最年轻的公务员。十六岁的王勃被授予了朝散郎一职。所以这个时候的王勃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时他送他的好朋友去蜀州任职,写下一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其中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到现在依然是我们各种文案上的金句。
十七岁的时候,王勃进入了沛王府,当了一个修撰, 跟二十二岁的沛王李贤成了好哥们。当时在唐朝,王宫贵胄之间流行一种游戏叫斗鸡,就是大家不惜花重金买来好鸡,然后让它们互相撕咬,以此取乐。
有一天沛王李贤的鸡要应战英王李显的鸡,就在应战的前一天,沛王就让他的好兄弟王勃来写一篇斗鸡文,去放个狠话,挫一挫英王鸡的锐气。那王勃当时也没有多想,好兄弟让我写,那我就浅写一下嘛 。但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一篇写鸡的小文章,葬送了他的大好前程。《檄英王鸡》这篇文章因为写得太好了, 一经写出广为传颂,一传就传到了唐高宗那里。
唐高宗看完之后,勃然大怒 。唐高宗本身就特别讨厌皇子之间不学无术去斗鸡,而且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历史上, 皇子之间为了争皇位,斗得你死我活的事情太常见了,恰好王勃在他那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里面就写“两雄不堪并立, 建议异己者即攻”。这一句话正好戳中了唐高宗的痛处,所以唐高宗当场下令免去王勃在沛王府的职务,把他逐出长安。这一年,王勃刚刚十八岁。所以我们说,命运的左右往往就在一瞬间。
王勃被开除之后,他就一路南下去蜀州散心。当他路过梓州通泉(今四川射洪市)的时候,当地一个十岁的小粉丝听说“王巨星”来了,他连夜跑过去拜师求教,可惜最后王勃没有收他。但是呢,这个小孩后来也成为了大诗人,就是写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陈子昂。
王勃到了蜀州之后,因为他自己没有正式工作,所以他一度是盘缠用尽,身无分文。于是他干了一件什么事呢?他写了一篇文章叫《为人与蜀城父老书》,文章的大意就是让当地的百姓,每人都给他捐一点钱,就类似一个古代版的众筹。结果文章贴出去好几天,大家一点反应都没有,王勃在既尴尬又气愤的情况下,他又写了一篇《春思赋并序》,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 哼 !虽然我穷,但是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然后呢又把它贴出去了。
王勃二十一岁的时候,唐高宗下诏典试。得到消息的王勃匆匆赴京应试,打算从头开始。但是因为当时主考官裴行俭的一句“勃,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王勃竟然放弃复试不考了。还是年少轻狂了啊。
二十二岁的时候,王勃应他好朋友陆继友的邀请走后门,去虢州当了一个参军。而在虢州,他遇到了他人生最大的一个坎。据《旧唐书》记载 ,王勃任虢州参军期间,他私藏了一个叫做曹达的官奴罪犯。但是呢,他后来又害怕这件事情暴露, 结果他把那个曹达给杀了。这下反而变成他自己犯了死罪。后来也有史书记载,说王勃是因为他的同事陷害他,这个我们没有办法去考证了。
而事实就是,王勃下了死牢 。没想到在死牢里的王勃,竟然没有被天雷劈死。一年多之后,他赶上了武则天称天后,改元贤亨为上元,大赦天下。这一点和李白很像,李白也是因为叛乱,被发配到夜郎的路上,结果遇到全国旱灾,唐肃宗也是大赦天下。 然后李白就被赦免了,也就是著名的“青舟已过万重山”。
那这个是不幸中的万幸 ,王勃就被放了出来。但是他的爸爸王福畤,因为受到他的牵连被贬去了交趾当县令,就在咱们现在的越南北部。越南在今天看起来都是一个经济相当欠发达地区。唐朝的越南简直就是一个未开化文明以外的地方,经历过这么几次大的变故,王勃这个时候已经是心灰意冷无心仕途。所以他就回到了老家, 潜心搞他的学术研究去了。一年以内,他完成了自己爷爷没有写完的《续书》补阙十六篇。自己还写了一个《周易发挥》五卷, 还写了《百里昌言》十八篇,还做了很多的诗文创作,王勃他的这种学习能力真的是令人敬佩。
二十五的岁的时候,王勃之前的好朋友沛王李贤被立为了太子。
有一天 武则天突然想起来沛王身边之前的这个王勃,于是呢,武则天下诏王勃功过相抵官复原职。毫无意外的,王勃云淡风轻的拒绝了。因为亲历了几次风浪之后 王勃才发现,他可以放下的是万顷烟霞,而他放不下的是自己始终要追求真我的姿态。而这个时候,王勃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他要作为不孝子远赴交趾去探望他的老父亲而王勃的高光时刻马上就要来了!
《滕王阁序》到底厉害在哪呢?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全文不加标点,字字珠玑,全篇对偶,情景相应,滕王阁序当中遍地都是金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志坚,不坠青云之志”,“关山难越, 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整篇文章773个字。王勃用了40个成语,涉及到到37个典故 。这都不是这篇文章最厉害的地方,最厉害的是这篇文章是即兴的。
但是这篇千古奇闻的背后有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这个故事记载于清朝张藻功的《思绮堂文集》里 。公元675年的九月份,25岁的王勃经历了自己仕途和人生上的双重打击之后,他一路南下,准备去交趾探望受到自己私藏罪犯而被贬的老父亲。
路过洪都的时候, 正好赶上洪都的阎都督,因为滕王阁的重修竣工,在滕王阁上大宴宾客。其实这个阎都督, 在滕王阁要大宴宾客只是一个幌子,他真实的目的是想让自己的女婿吴子章在一众江西名流的面前去大显身手,给他增加一点声望。
因为在古代,亭台楼阁竣工,一般都会找一些名人 ,来做一个记文。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欧阳修的《丰乐亭记》, 苏舜钦的《沧浪亭记》 都是这种类型 。所以那一天宴会之前,吴子章事先写好了一篇关于滕王阁的小作文,就等着宴会高潮时自己隆重出场。结果呢,人算不如天算,谁也没料到这个来凑热闹的王勃是个王炸 ,而且是一个根本不懂人际关系,不会看人眼色的王炸 。
酒过三巡,阎都督就端着自己的酒杯敲了几下说:“大家喝的也差不多了 ,那今天的竣工典礼呢,咱们找一个人现场为这个滕王阁来写一个记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诗情绕心楼的美妙 ”。在场的众人,大家都心知肚明,没有一个人接话。正当他的女婿吴子章要站起来的时候,旁边的王勃举手了 ,要不我来试试。大家谁都不认识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阎都督虽然心里有气,但是那么多人在场 ,他也不好发作而且他一看眼前这个年轻的愣头青,那你要写你就写嘛。毕竟 ,吴子章是事先准备过的,到时候大家现场一比试,反而显得真实。结果王勃根本没有感觉到周围气氛不对,他提笔先写了八个字“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一看呢,气笑了。就这水平流水账嘛还来炫什么炫 ,自己的女婿问题不大,于是他就找个借口说要回去换件衣服,然后王勃就接着往下写。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王勃是越写越快,周围人的眼睛是越瞪越大,当他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 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然后王勃笔风一转,“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我的天哪!炸裂!现场所有人都惊呆了。
历史上这些命途多舛,怀才不育的苦闷,全部都化作了王勃笔下的一声声叹息。王勃叹自己固执也叹人生无奈。而《滕王阁序》的点睛之笔是在他的最后一句。关于这个最后一句,也流传了一个故事版本。说是当时在现场的吴子章,他是一个记忆力特别好的人。王勃一边写他就站在旁边一边记 ,王勃快写完的时候,他呢也差不多背完了。然后他就说,我举报王勃这个文章是抄袭的旧文 ,不信我把它全部背出来,于是他就呱呱呱开始一字不落的背到了王勃写的地方。王勃听了之后呢,眼都没抬,轻蔑的笑了一下 ,你行你上,我空一个字,你来填上。说完,王勃头也不回的拂袖而去。
王勃走了之后众人傻眼了 ,而这个阎都督可能有强迫症。这么完美的文章,他怎么允许少一个字呢。于是他立刻派官吏快马加鞭去追王勃 ,然后追上了王勃。王勃也挺幽默 ,跟那个追他的官吏说 ,我给你变个魔法 。你把手伸出来,我把这个字写在你的手心,你给他抓紧了,千万不要松开。一定要当着阎都督的面打开。
然后这个官吏果然单手骑马飞奔回阎都督那 ,当着阎都督的面把这个手一打开 ,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官吏说我们是不是被耍了呀。阎都督顿时 ,拍手大叫妙呀!“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个空字把时光飞逝人事变迁,全部收入其中,阎都督输的心服口服。
王勃最后到了交趾也见到了自己的老父亲 ,父子俩呢 相处一段时间之后。 王勃就要踏上归途了,临走之前父子俩约好不久之后俩人故乡再见,只是谁都没想到此次一别就是永别。
王勃回家途中渡过南海的时候,一个大浪打过来船翻了 ,王勃不幸落水溺亡。二十七岁生命戛然而止,实在是令人意难平 ,但是王勃人间走一遭啊,虽然只有短短的 二十七年,但是我们看他入世、出世、注书、立传一样不落 ,我们一边惋惜他天妒英才的时候,一边也羡慕着他活得淋漓尽致,他留给后世的永远是他最美的样子 。所以王勃的一生,我觉得就是用一句话来形容,叫做:
“昙花一现,只为韦陀 ,惊鸿一瞥 刹那永恒。”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